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重生.三十天記錄

    自和資深學長討論亂度空間(Entropyspace)那天算起,直到今日明確地寫出整個社群的宗旨與規劃,恰巧是三十天,這三十天發生的許多事情,我想和各位分享,同時也對所有幫助過我,希望讓陽明更好的學長姐與同學,致上最高的謝意。

    十月一日凌晨十二點甫過,因為當日極度疲倦導致神智錯亂有些憤懣(可參見「作文,桌球,實驗,學術部」一文),加上詢問學長未果後,向粉絲專頁「生醫x科際陽明大學醫學系學會學術部Entropyspace」大膽詢問一些細節。原以為回覆會石沉大海,不料該管理員十幾分鐘後便迅速回覆我,告訴我這個社群發展的過往,這位目前在國外唸PhD學位的學長立刻加我臉書好友,並表示有問題都歡迎向他詢問。

    十月六日,出於某些原因,學術部選在早晨六點半開會,由於想詢問部員們及幹部能否復甦亂度空間一事,前一天遂又向該學長詢問,畢竟整個生醫方向的規劃是他一手打造的,我認為先詢問他是必要,也是出於尊敬。那天早上,出現了故事性的展開,該學長和我哥是很好的朋友,對重啟亂度空間也都有些想法,在存在我哥這條關係鏈的情況下,我必須坦承,那天早上的開會我根本沒有用心參與,專心地和學長用Messenger交流訊息,橫跨太平洋、美洲大陸、十二小時的時差,我們談得相當愉快,約好下次視訊的時間;我很清楚,這將會是在我大學生活中,非做不可,也只有我能完成的事。

    和學長視訊後,簡單講述了我的想法,以及我在校園內觀察到的現況,學長則告訴我他當年碰上的困境,我們可以怎麼做並做得更好。談論這些事情讓我相當快樂,這種快樂像是把自己的傳家寶拿給行家鑑定並獲得高度評價一般,因為這些想法是我日積月累,從各類書籍雜誌汲取而來,反芻各種活動與所見所聞,達成的可能性很高,只差能不能放手去幹。談妥後,學長為我介紹兩位大四學姊,請她們在為我介紹更多對這個生醫平台建構有興趣的學生與我認識,同時賦予我管理員的職位,可全權處理粉專及整個社群的發展。

    更讓我感動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學姊之一,在兩天後,丟給我一串名單,清楚地寫著姓名、年級、待過那些實驗室,她已經幫我詢問過大三以上的學長姐,而且取得有興趣的人的名單了;老實說,這已經遠遠出乎我的想像,我原本只想說學姊會幫我介紹一兩個可能有興趣的人,但她為我做的,是我可能要花極多力氣、一一詢問才可得到的結果。有這麼多人願意幫我,一起完成某個小傢伙的狂想,共同為一件數十年來從未有人成就的事努力,我的感動,似乎只能用我所有的熱忱,盡力去完成平台的創建及後須發展的規劃了。

    十月十六日,粉專重新開張,同時也改變名稱,脫離系學會成為一獨立組織;也在學長詢問輩分更高的、當年創立亂度空間的學長們後,確定了我們可以沿用這個讓學數學的校長感興趣的名稱,往我們自己的方向發展。我寫了一篇文章,說明為何重生與新的宗旨,並在幾天內更新用TRON字體撰寫的封面、以「生命遊戲」為設計的大頭貼、籌辦第零次活動(試驗為主)等,按讚人數更是增加近一倍半,每篇文章的觸及人物也都在百人以上,甚至都五、六百人。有這樣的成果,我和學長都頗滿意的。

    只是,有些被我們以大方向思考架構而忽略的問題一一浮現,包括時間安排、是否要決定特定主題、活動細節等。解決一個問題後,又有更多的問題出現,像是砍也砍不完的九頭蛇的蛇頭。但這是好事,當一個剛起步的社群一帆風順,什麼問題都沒有發生時,那代表著達到均衡狀態—亦即死亡;有新問題,代表著存在著可以改進的缺點、可以使整體規劃更好的修正。

    和幾位學姊碰面或臉書討論後,我做出了些修改,並找到一些問題的解方;於十月二十九日,原本排定的活動說明裡,設計了新的說明簡報,並製作第一份懶人包說明,這份說明包含了完整的活動安排、後續發展,也是我認為可省略至少半小時口頭解釋的好工具,雖然原本是打算做成影片的。

    目前最大的困境,在於團隊難以建立,原本找到的兩位同學,都有其他事情而不能經常協助我,以一人團隊方式,包括與學長姐接洽、設計活動、決定每次的學術討論內容,這些全由我一手包辦,簡直像是個迷你系學會,疲倦和得應付課業的分身乏術,使得我必須盡快找到好的夥伴,在我期中考爆炸之前。

    參與至今,有幾件學到的事情特別值得分享,一個是好的溝通技巧。和學長姊通訊往來,基本上我是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大三、大四詢問到大五,每次詢問的方式也不斷做出修正,試著讓我的說法更明確、給學長姐更多思考的空間,而非專制地要求別人按我的想法走。

    另一個尋找夥伴的眼光,我找的幾個人,都是我認為很有想法,對這類事情有相當熱忱,本身亦有參與專題研究或競賽,像是一位正在參加iGEM的大二學長,另一位已和幾位有在做研究的學生組織討論實體的大二學長,一位對二類有接觸的大一女孩,以及一位在我正式進行粉專經營前,就像我表達這方面意願的大一男孩。這些人都會是很好的夥伴;我不是完人,我不是什麼事都能辦到,我需要夥伴,我需要大家一齊地參與。往後,也許,我們真的能為此處帶來一點改變。

    最後,是我個人心態的調整。原本我總是希望參加者多多益善,因為參加者少而略感挫敗,但學長是如此鼓舞我:想改變世界的人本來就很少了,你只是得把那些人集結起來;我哥則是告訴我:他認為的「好的討論」,唯有在人數少於五人時,才能達到最充分的互動跟交流。這麼一想,我倒是釋懷許多,也能因此為計畫做出細微調整。


    活動安排即將正式於十一月上路,希望這個學期的各項活動能順利進行,帶來間接、無形、收穫超乎想像的影響。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