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opyspace:定位與方向


歷經上個學期約三個月的Entropyspace亂度空間的社群領導,寒假期間於粉絲專頁上所舉辦的抽獎活動,以及和家兄、尚叡學長的討論,對於一些可改進的活動進行方式、新學期的發展方向,以及關於我們這個社群最根本的定位有些想法,遂與諸君分享,也還請不吝指教。

檢視去年度所辦理的諸多活動,筆者曾透過學長姐的引薦,邀請陽明大學醫學系與醫工系、從大二到R2(住院醫師第二年)的學長姐,與我們交流所參與的研究,分享如何在生活、研究與課業間取得平衡,以及對將來的想像—是否持續進行研究,抑或大學學涯結束便終止—等;也透過筆者與邀請的同屆醫學系同學的訪談方式,和曾經邀請參與活動的學長姐們做深入、卻也更輕鬆的交流,希冀透過學長姐的分享,讓陪同筆者前去的同學,能對「醫學生研究」這件事有不同的見解與新的認知,作出妥善的漫長學涯的規劃與安排。

整體成效,吾人自認還不錯,但因為這兩件主要辦理的活動有太多事情可談,遂分為兩個部份,四到六個段落,論及設計活動的初衷以及可改進之處。

關於「訪談」:
當時之所以設計「訪談」這個活動,來自台灣醫學生通訊(已停止運作)此科學社群的啟發,也希望能藉此提高粉絲專頁的關注度與討論度;此外,也受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一位大四學姊影響,她也訪談過北醫校內幾位研究型醫學生,透過學長姐的口述與文字整理,更好地掌握研究生活的脈絡與構思藍圖。在這裡,要再一次感謝上學期每位受邀的學長姐,那些熱情且充滿智慧的分享,不論是對筆者或陪同筆者進行訪談的同學,都相信是獲益良多。

        那麼回顧這些精采的訪談記錄之後,我們碰上什麼樣的問題,又能如何解決呢?
1.    建立明確的主題,讓閱覽訪談紀錄的朋友,不會摸不著頭緒地讀完文章,發現對自己的生涯規劃沒有幫助;或是錯過這篇文章,未發現能帶給他極大助益的可能。希望藉由建立明確的主題,讓讀者更清楚地明白我們想談些什麼,這次的主題是否值得他花數分鐘閱讀。解決之道則在於:預先設定幾個筆者與社群經營顧問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而不會遺漏、偏離我們最初設計的用意;並加上受訪談的學長姐們自己想告訴那些同樣走在研究路上的夥伴、有志從事研究的學弟妹的建議,以及訪談過程中筆者認為十足幽默風趣的答覆,讓訪談可以變得有條不紊,而不是問題與問題間缺少連貫的一體性。

2.    尋找更適當的夥伴,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冒犯願意陪同筆者一起完成訪談的朋友,但必須承認:有些人的部分態度並不是十分理想;除了筆者身為此科學社群主經營者必須檢討領導風格外,也要好好地物色適合的人選,讓他們出於願意,而非看在與筆者的友誼上才能做這件事。而關於這點,稍後會再提到,為何「尋找更適當的夥伴」這件事會如此重要。

關於「活動」:
回顧辦理的數次活動,不難發現有獲得越來越多朋友的關注,活動心得與照片的觸及人數,也在後期多有數百人的不錯成果(對於一個按讚數約兩百的粉絲專頁,這樣的成果還算滿意)。透過春節前舉辦的抽獎活動,與家兄、尚叡學長的討論,我們發現了一些可改進的細節,希望這些問題的克服,能讓活動進行愈加順利。
1.    每次活動的間隔更長一些,並輔佐良好的宣傳。原本筆者等人的構想,是只吸引對生醫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即使人數稀少也能達到很棒的交流效果。但問題在於:太過密集的時間安排可能會降低參與意願,或者沒辦法跟上討論;沒能做到更廣泛與全面的宣傳,或許無法真正釣出、吸引可能有興趣的人。解決之道在於:活動安排約每月一次(上學期因為重啟Entropyspace亂度空間經營,活動安排確實過於密集了一些),提早發布活動消息,至少兩到三週前就與該次活動的主交流者討論妥當,並盡早把活動訊息散播出去;筆者同時會物色幾位在臉書交友圈具有一定影響力,以及精於文案設計、美術排版的夥伴,透過他們在臉書塗鴉牆上的活動分享與資訊轉貼,和更用心與吸引人的網路宣傳,讓更多人有興趣參與活動,或是至少知道有這些活動是可以參加的,而不至於在活動後才惋惜地說:「我怎麼不知道有這些活動?

2.    給分享者設定最小分享需求,例如至少要說明自己的時間規劃、研究動機或者是實驗主題選定的原因。如同「建立明確的主題」該段說明,讓參與者不會覺得自己跑來參加一個「浪費自己部份生命,又沒有食物與飲料,搞不懂分享者在說什麼」的活動。同時也是減輕學長姐的部分負擔,在這裡必須坦白地說:筆者與很多學姐聯絡繫後,他們的第一反應多是:「我該講些什麼?」若能預先設定有哪些主題是一定要談的,至少能讓學長姐比較知道有哪些是可以進一步延伸交流的內容。

3.    建立完善的直播,透過留言與私訊聯絡,發現其實有滿多外校醫學生、甚至是主治醫師會看我們的直播。當時之所以會在最後幾次活動安排直播,是因為有不少朋友反映活動時間無法配合,遂用這樣的方式,讓有興趣卻無暇者可同步互動或自行回顧;後來發現迴響還不錯,那麼下學期的活動會沿用直播的制度,也會透過研究Youtuber與實況主的直播方式,找出更好的直播工具與方式,而不是只用廣角不夠大的iPad直播。

4.    更高年級的學長姐與外校醫學生的連結與交流,透過家兄與學長姐、外校友人的引薦,連結更多醫學生一同交流,打造一個讓研究者們不再被同儕視為異類的自由連結平台;並且尋找已是Fellow doctor(研究醫師)的學長來分享,因為臨床選科這件事如果早點開始預備會比較有利,加上考量醫學生是被分配題材,很少是自主做研究,然Fellow就有能力自選題材、自己收病人,很多科的Fellow也都能夠幫病人開刀或做檢查(已經有專科執照);不論是選題、時間分配、生涯規劃跟能夠給予學弟妹的資源都比較豐富,這些建議的幫助效益或許會更大。最終目的,不外還是讓更多人能夠被介紹來,與大家彼此認識,交流及討論。

5.    定位,在最後一次的活動中曾邀請參與過生醫創業的學長與我們作經驗分享;但家兄給我的建議是:研究是研究,創業是創業,兩者的客群(有興趣者)其實不太一樣,有人是純粹想當個科學家專心完成學術研究;有人是長袖善舞,想利用創業為噱頭與話題尋覓機會;有些人則是遊走兩邊,打算拿研究成果去創業。這樣的想法也是合理,只是創業—或說是偏向生醫創業—還是有少數人感興趣,較佳的做法或許只能由其他人接手,或利用其他線上平台、實體活動,讓有志創業者有塊天地可以育苗,培養想法。

以上是初步的想法和分析,也希望藉由段落的爬梳,可以讓筆者與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們,大致了解新學期的活動進行方式。最後想談的,或許仍要聚焦在尋找夥伴定位這兩件事情上:身兼活動主持人暨粉絲專頁與社群主經營者的筆者,其實漸漸感受到有些力不從心,那股願意無償做到畢業的熱情不滅,但有些現實因素仍讓人有些疲倦,渴望有伙伴可以分攤甘苦,不再是單打獨鬥、獨自承擔,與擅長各種領域(例如攝影、網宣、尋借場地與設備等)的朋友共同合作,了解我在做什麼,我在完成什麼樣的、可以讓研究環境變得更好的大事;也感謝尚叡學長於週末和我的視訊討論跟給予的建議:「我們的定位是什麼?我們想透過Entropyspace亂度空間達成什麼?


        我們看似偏離最初想完成縱向(不同年級)與橫向(相同年級)連結的初衷,有些曖昧地混淆想討論生醫研究過程與結果一事的定位,甚至某種程度地淪為互動不高的分享活動;但仔細檢視與思考,我們一直都走在對的路上,盡可能用心與認真地達成連結的目標,我們的定位也在上述文字的整理後,變得更加清晰:跨越橫向與縱向,超越校系與年級,連結有志參與生醫研究的夥伴,讓研究之路不再孤獨與徬徨,並試著為這個環境改變什麼!

留言

熱門文章